黄金城官方网站 - gcgc8黄金城手机版
经管新闻
首页» 经管新闻» 2025年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‘百村千户’专项调研”活动(六)
 

2025年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‘百村千户’专项调研”活动(六)

来源:   作者:王佳瑶 袁丹 杨秋霜 李艳丽   发布日期:2025-08-02     浏览次数:

     

7月28日至31日,学院张蚌蚌教授率2024级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调研团队,继石楼县调研结束后继续深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,开展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‘百村千户’专项调研”。

28日上午,调研团队抵达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海流滩村。海流滩村立足黄土高原旱作特色,着力发展“种养结合”循环农业模式,积极探索土地高效利用与生态效益提升。同学们在与老乡的促膝交谈中收集一手资料,在农场的圈舍旁观察循环链条,切身感受着发展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成效。此外,海流滩村作为“乡村旅游示范村”,旅游资源丰富,已打造出神农欢乐谷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、山丰牧业发展公司等较成熟的旅游品牌。下午,调研团队抵达白舍牛滩村,继续开展扎实的面对面入户访谈。团队在访谈中发现,该村村集体引入外部企业进行深度合作,为农民集中建设提供了现代化住宅小区,显著改善了人居环境,成为当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亮点。此外,白舍牛滩村作为“乡村旅游示范村”,依托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,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,如风景优美的人工湖可以垂钓、划船、玩快艇等,并已逐渐成长为带动当地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柱。

1.png

29日上午,调研团队来到小纪汗镇小纪汗村,该村通过“一户一田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整合零碎地块,摇身一变成为规模化、集约化的优质农田,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筑牢根基。自动化青贮玉米收割机和卡车协同作业,青贮玉米高效收割,成为牲畜的优质饲料,带动养殖产业发展,形成“种植 - 养殖”良性循环产业链。在节水灌溉方面,小纪汗村的成效同样显著,村民告别传统漫灌,采用漫灌改滴灌技术,极大地提高玉米产量。下午,调研团队抵达小纪汗镇大纪汗村。近年来,该村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,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引入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,实现节水节肥、粮食增产,推动青贮玉米产量大幅提升,为养殖业提供充足饲料。作为村里支柱产业的养殖业,去年经政府拨款升级改造养殖棚后,环境与效率显著提升。该村还探索“种植+养殖”循环模式,将青贮玉米与湖羊养殖结合,玉米作饲料喂羊、羊粪还田肥田,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良性循环。     

2.png

30日上午,调研团队抵达上盐湾镇碎金驿村。调研发现,大部分农户已不再分散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,而是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合作社统一经营。农户表示:“以前自己种玉米,收入不稳定,现在土地交给合作社,每年有固定分红,还能腾出手搞点副业。”据了解,该村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种植高粱、谷子等经济作物,提高了收益,农户每亩地年分红可达500元。下午,调研团队前往陈兴庄村,该村同样采取“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部分村民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,转向养殖业。有位农户养了5头牛,她介绍:“合作社种饲草,我们买饲料方便,养牛比种地划算。”目前,该村已有20余户发展小型养猪、养牛产业,形成“种养结合”的循环农业模式。调研团队发现,两村近年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,荒山绿化、坡地退耕还草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;上盐湾镇通过土地集约化经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,但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有待完善。

3.png

31日,调研团队来到芹河镇前湾滩村。该村自2018年率先实施“一户一田”改革以来,探索出“村级引领+农户自主”发展路径,以农家小院为阵地,兴起了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花园、小养殖、小民宿构成的“五小”庭院经济。目前,全村发展成效显著:粮食作物稳守根基,玉米种植达6000亩;特色种植异军突起,草莓、葡萄等林果面积突破3700亩;设施农业与露天种植并举,建成蔬菜大棚110座,露天蔬菜与特色山药分别占地160亩与150亩。通过农户访谈调研团队发现该村另一亮点——养殖大户推行“种养结合”模式,将自产玉米转化为优质饲料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全村6000余亩耕地已实现滴灌技术全覆盖,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。

4.png

调研虽短,收获绵长。四天的调研在同学们心中播撒下“知农爱农、强农兴农”的种子。大家表示,将带着黄河泥土的芬芳与乡亲们的期盼,继续在专业学习中蓄力、在乡村振兴一线攻坚克难,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兴农强国的实招硬招,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,在“三农”广阔舞台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。

编辑:李艳丽     终审:刘军弟